近年来盈为国际,莞韶对口帮扶持续深化,教育协作成为连接两地的重要纽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韶关南雄市在东莞市的助力下,美育浸润校园行动得以落地生根。其中,东莞市南城阳光实验中学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通过精准帮扶举措,助力南雄美育教育焕发新活力。
纵横联动 筑牢美育帮扶基石
近年来,南城阳光实验中学充分发挥支教帮扶机制作用。2024年10月,该校结合南雄山区学校艺术教育资源薄弱的现状,倡导在义务教育中小学开设葫芦丝(竖笛)课程,为美育帮扶找准突破口。其中,东莞支教团队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先后组织5批次捐赠活动合计筹款超16万元,一方面购置2000多支乐器送往南雄乡村薄弱学校,另一方面作为美育奖励基金,为帮扶行动注入社会力量。
针对美育师资薄弱的短板,东莞南城街道—南雄市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队(以下称“工作队”)联动“双百行动”韶关学院专家团队,组织专业老师对南雄全市音乐教师开展葫芦丝(竖笛)演奏培训,构建起“专业引领+全员参与”的教学体系,确保美育课程在南雄各中小学顺利落地。
南雄市举行“莞韶名师工作坊”授牌仪式
“经过系统培训,当地音乐教师教学技能和艺术素养得到显著提升,不仅掌握了新的教学工具,更将美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为后续持续发展储备了关键力量。”南城阳光实验中学原教学副校长邓小林说道。
首创革新 彰显帮扶实践成效
在东莞支教团队的持续帮扶下,南雄市中小学葫芦丝(竖笛)课程迅速全面铺开。6月16日,2025年南雄市中小学葫芦丝(竖笛)演奏决赛在南雄市第一中学举行,此次赛事不仅检验该市“小乐器进课堂”美育课程的教学成果,也进一步推动美育教育在校园中的普及与发展盈为国际,还是莞韶对口帮扶协作成果的生动展现。
比赛现场,各校代表队依次登台演奏,学生们身着统一服装,手持葫芦丝或竖笛,在指挥老师的专业指导下,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娴熟的演奏技巧,精彩演绎了《月光下的凤尾竹》《万疆》《千与千寻》等经典曲目,充分展现了“以美育人”的丰硕成果。
“教育帮扶带来的改变远超赛场上的荣光,更深植于学生的日常成长与全面发展之中。未来我们计划将葫芦丝纳入校本课程,从低年级开始普及基础乐理与演奏技巧,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音乐之美。”比赛现场,南雄市黎灿学校大队辅导员朱秋莲说,接下来,我们会开展葫芦丝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融合项目,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真正实现以美育人,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定美好基础。
“小乐器撬动大德育”,南雄美育教育在东莞的美育帮扶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更在润物细无声中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健全人格的发展。
多方赋能 绘就美育新图景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南雄市首届中小学葫芦丝(竖笛)演奏比赛的成功,是莞韶对口帮扶协作和“双百行动”在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更是集团化办学背景下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典范。东莞市南城阳光实验中学联合韶关学院以课程推广、乐器捐赠、赛事支持、师资培训等系列帮扶举措,让美育之光照亮南雄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学子。从单一的物资援助到全方位的教育赋能,从课程落地到学生全面发展的成果展现,东莞对韶关南雄的美育帮扶,其价值已超越艺术教育本身。
通过帮扶,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南雄部分乡村学校美育资源匮乏的局面,建立了可持续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多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认知能力、学业潜力、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通过系统培训,还大大提升了当地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激活了本土美育力量。
“在营造社会氛围方面,孩子们将音乐带回家中,减少了屏幕依赖,改善了亲子关系。”东莞南城街道—南雄市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美育活动的活跃,不仅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深刻彰显了对口帮扶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深层价值,更为新时代推动跨区域教育协作、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实践样本。
【通讯员】邓小林 李思番
【供稿单位】南雄市委宣传部
【频道编辑】陈地杰 陈冰青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树强 蒋玉
【实习生】陈柏言 黄思凯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公富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