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会临近百进配资
广东赛区场馆焕新亮相
作为赛事核心场地之一
始建于1984年的广州天河体育中心
在改造后展露新貌
复建的南广场门楼“天体之门”,延续了原门楼白色柱体和顶棚的简洁风格;新增的941米专业跑道与700米风雨跑道,更显贴心;而通过“拆围透绿”和功能整合打造的多个“街角公园”,让这座老地标更亲民、更活力。
百进配资
“天河体育中心的崛起,堪称广州城市发展的神来之笔。”广东省档案馆利用服务部工作人员段博介绍。
广东省档案馆珍藏的《关于筹办第六届全运会场地建设计划任务书》记录了天河体育中心从征地到项目审批立项、从建设到落成的全过程,是解码天河乃至广州巨变的关键“城市记忆”。
“《关于筹办第六届全运会场地建设计划任务书》详细记载,要将天河体育中心建设成为一个容纳6万名观众的体育场、容纳1万名观众的体育馆和3000名观众的游泳馆。”段博说。
天河体育中心是改革开放后广东乃至全国首个大型体育综合体,也是广州的核心体育地标。天河体育中心开创了同时建成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三大场馆的先河百进配资,凭借简洁明快的建筑风格和开敞空间,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际建协体育和旅游建筑IAKS奖,被列为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点击回顾天河体育中心发展历程
“它的意义远超体育场本身。”段博强调,“天河体育中心的建成使广州跳出老城区局限,带动天河区发展为城市金融商业枢纽,开创了‘以赛促城’‘以会拓城’的成功范例。”
六运会后,天河体育中心进行了5次大型改造,在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三件套”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场地设施,相继兴建了棒球场、网球场、保龄球馆、露天游泳池等一系列竞赛及群体活动场馆和项目场地,为市民提供了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场所,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素材来源丨广东省档案馆、羊城晚报·羊城派
记者 | 李焕坤
编辑丨陈 琳
初审丨黄嘉成
复审丨李翔宇
终审丨张煌平
签发丨余 彦
出品丨天河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丨广州天河发布
投稿邮箱丨gzthfb@163.com
公富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